您当前的位置:时尚天下网资讯正文

苏轼二赋卷等将展吉林省博推长白遗珠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时间:2019-08-14 20:26:49  阅读:3651+ 来源:澎湃新闻 作者:责任编辑。王凤仪0768

汹涌新闻得悉,“长白遗珠——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精品展”8月20日将在吉林省博物院一楼张伯驹馆开幕,其间包含宋代苏轼的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》卷、金代张瑀《文姬归汉图》、元代张渥《九歌图》卷以及清代恽寿平的《鱼藻图》轴。

苏轼的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》卷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,与《黄州寒食帖》比较,展现出的是一种悠然自得。张渥的《九歌图》虽以李公麟为摹本,也是再创造。所画人物状貌各异,生动天然。估计本次展览截止至本年10月30日。

展览海报,中图为张瑀《文姬归汉图》(部分)

吉林省的书画保藏在省级博物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,首要得益于二十世纪五六十时代,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宋振庭的大力支持,以及后来担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的张伯驹先生的四处奔走搜集,在两位“黄金搭档”的协作下,奠定了吉林省博物院书画保藏的根底。此外,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出逃时,吉林省各地流失了很多的书画文物,即文博界所熟知的“清宫散佚”,其间部分书画文物经过各种途径终究收归由吉林省博物院保藏,极大丰厚了咱们的书画文物保藏,提高了咱们的书画保藏质量。

据吉林省博物馆发布的材料,本次展览分为宋、元、明、清四个组成部分,其间宋(金)书画各一件;元代书画各一件;明代书法著作一件,绘画著作七件;清代书法著作五件,绘画著作八件。

元 张渥 《临李公麟九歌图(卷)》(部分)

苏轼行书、张瑀《文姬归汉图》,传递宋(金)书画面貌

苏轼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(卷)》书法作于1094年,苏轼时年59岁,同年章惇出任丞相,将苏轼先贬英州,后改惠州,在前往惠州的途中,遇大雨停留于襄邑(今河南省睢县)而书此二赋,前后总计684字,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。该卷曾于上一年12月上海博物馆的“董其昌大展”上露脸10余天。

苏轼,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(卷)》,部分

“洞庭春光”和“中山松醪”均为酒名。作者藉此抒情他因宦途崎岖而郁结在心中的不平:“曾日饮之几许,觉天刑之可逃。”文章豪宕流通,幻想丰厚:书法沉雄劲健,趁热打铁,相辅相成,可谓双绝。

被后人尊为“全国第三大行书”的《黄州寒食帖》,是苏轼47岁时的著作,与“二赋”墨迹比较,《黄州寒食帖》带有更多的爱情颜色,一种愤激不平之气布满于言外之意,从最初“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”的平缓,到后边“破灶烧湿苇,死灰吹不起”的无法又无助的苍凉,而“二赋”,通篇不激不厉,字形规矩也没有《黄州寒食帖》的比照激烈,展现出的是一种悠然自得,不愠不火,“遂从此而入海,渺翻天之云涛。”一种道家看破红尘,参透存亡的超逸,很难信任这种淡泊的心境,出自于一位贬谪途中的“监犯”之手。

苏轼,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(卷)》,部分

该卷拖尾有元人张孔孙。明人黄蒙、李东阳、王世懋、王世贞、张孝思等题跋,以及乾隆的题跋和题诗。乾隆时入清内府。溥仪出宫时将此卷携出,藏于长春伪宫。1945年伪满洲国覆亡,此件国宝下落不明。吉林省博物馆为此寻访了三十多年。1982年12月总算在一位中学教师家里找到了它,使这件瑰宝重新得到了国家的维护。

张瑀《文姬归汉图》(部分)

《文姬归汉图》(卷)经郭沫若先生考证为金代画家张瑀所作,图绘东汉蔡文姬返回汉地的场景。画卷前端第四位骑黑色快马、衣饰富丽、容貌正经者为蔡文姬。画面不作布景,经过描绘侍从畏寒的神态以及遮挡风沙的动作来体现跋涉的困难,一起蔡文姬神态凝重,传达出她决然回归汉地的决计。

张瑀《文姬归汉图》(部分)

赵孟頫《种松帖》念亡妻、张渥《临李公麟九歌图卷》再现屈原神话

《种松帖》是一件赵孟頫写给友人的信件,惋惜受信人名款破损,从信的内容可知当为作者同乡,信中提及田上账务,嘱托某处山上遍种松树、购买山地等事宜,款署“闰月十日,孟頫记事致。”文中有“东衡穴边地,望都与买了。”一句,“东衡穴”即为赵孟頫夫人管氏的墓地,信中虽不写思妻之痛,但一句“望都与买了”,道尽心中的怀念之情。

元 赵孟頫《种松帖》

管夫人卒于1319年,这件手札谈到东衡穴,所以应当是在管夫人逝世后所书,赵孟頫1322年逝世,可见这件手札是赵氏老年的一件著作。

元张渥《临李公麟九歌图》(部分)

在绘画部分,展出的是张渥于至正六年(1346)年冬十月为其老友言思齐所绘的《临李公麟九歌图》。张渥,字叔厚,号贞期生。淮南人。生年不详,约卒于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后不久。才学过人艺,善画人物,尤精白描。他承继了宋代李公麟的画法,被誉为“李龙眠后一人”。

此图依据《九歌》内容,卷首要绘屈画像,然后顺次绘东皇太一、云中君、湘君、湘夫人、大司命、少司命、东君、河伯、山鬼、国殇。其时闻名书法家吴睿书辞。可谓书画合壁,相辅相成。

元张渥《临李公麟九歌图》(部分)

虽然该卷是临李公麟,实际上是再创造。所画人物状貌各异,生动天然。把屈原那种忧国忧民、瘦弱枯槁的精力气质再现出来。全卷忠诚地体现了《九歌》的辞意,是一件极为宝贵的艺术精品。

倪瓒于明洪武五年(1372年)在言思齐家看到了这件著作,深有慨叹地题云:“张督厚(渥)画法,吴孟思(睿)八分,俱有古人风流。今又何可得哉!壬子六月廿九日,观于思齐西斋。”阐明此刻张渥、吴睿均已作古。

明清书画,连续宋元的书画传统

在明代部分,徐渭《杜甫诗》(轴)一件书法著作和文征明《树下听泉图》(轴)等七件绘画著作。

徐渭《杜甫诗轴》

徐渭的行书杜甫诗一首,字字行行有磊落之气,豪放恣肆,用笔如走龙蛇,线条厚重不失灵动,结体舒展大方,徐渭的书法是晚明浪漫主义书风的前锋,在用笔、结字、规矩上斗胆立异,行成了对传统书学的激烈冲击。

文征明《树下听泉图》(轴)

文征明的《树下听泉图》(轴)为青绿山水,翰墨、设色语汇兼有文人、院体两种体式,是与其所谓“作家士气咸备”的观念相对应的,呈现出明显的院体青绿类型画风。山石用淡墨略加皴擦,用笔轻松灵动,以赭石为底,薄施青绿;树木描绘精美,尤见功力;风格高雅共同,气格在宋元之间,归于文氏山水画中的精品。

王翚 《江南春词目的》(部分)

清代书画中,“清初四王”王翚的《江南春词目的》(卷)选用平远法,描绘一片江南春光,湖山胜景,水口坡石,薄雾中小舟若有若无,引人入胜,以草绿点染丛树,不时见笔。树木坡石用笔时见老辣,苔点尖笔斜点,信为晚年精心之作。

邓石如《龙虎之山篆书》(轴)

邓石如的《龙虎之山篆书》(轴),效果长锋羊毫,创造性的将隶书笔法糅合到篆书中,逆起驻收,考究内敛宛转,或逆入平出,轻松流通,或转机处用提转之法,而见圆畅;或用顿折之法,而收方整之效,极大的丰厚了篆书的用笔。此作从前清代书法家、篆刻家吴让之保藏。

合作本次展览,吉林省博物院组织了《从勾花点叶到纵横雄肆~文人画的用笔特色》、《“我书意造本无法”——苏轼书法及书学观探析 》等一系列学术讲座除了古代书画展览之外,吉林省博物院还将会有其他四个相关展览连续推出。

苏轼,《洞庭春光.中山松醪二赋(卷)》

张瑀《文姬归汉图卷》

张渥《临李公麟九歌图卷》

本文来历:汹涌新闻 责任编辑:李广娣_BJS8888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